他如果願意跟你談,你就聽,聽的過程當中你一定會覺得:他怎麼這樣想?怎麼可以這樣?這樣想真的很笨耶~你不知道會怎樣怎樣......,這些衝動請你都先壓下來,真的打開來聽。
也許他講的都是已經你想到的,可是他想得很淺、很無知,所以你可能想急著告訴他你這樣想會怎樣怎樣,千萬不要這樣做,你真的好好去聽,而且我建議你拿著一支筆、一張紙把他講的東西寫下來,一點一點的寫,然後慢慢地問,問詳細一點。
例如他為什麼這樣子想?他碰到什麼狀況?他為什麼這樣處理?他發生什麼困難?被卡在哪裡?你也可以告訴他你的理解,「你是說這樣嗎?」,他可能跟你講,「不對,你想錯了,那是你的想像,不是這樣的」。
也就是說,你必須跟他確認,他講的東西跟你以為的有沒有一樣。我們常常以為,我們所認為的一定是實際的狀況,然後我們很急,不想要再聽他的解釋,可是他裡面的確有些部分、有些細節、有些東西我們不是那麼了解。
譬如說,我們就不能理解為什麼手機對他們那麼重要,我們會覺得手機不看就好啦,但手機對小孩子來講,那卻是他的命。就像我們年輕的時候覺得頭髮很重要,可是我們現在不能理解為什麼頭髮很重要,如果小孩子被碰到頭髮、我們對他要剪成什麼髮型有點意見,他就非常的不爽,為什麼?
我們可能都不知道他內心的轉折,那都要先問啊!而不是說那幼稚、那是一個無聊的想像, 如果你這樣貶低的話,他以後就不會告訴你了,他不會告訴你他心裡的話。溝通最重要的是,你要願意打開來、聽進來,他覺得你也願意聽,這樣子溝通才會發生,然後在過程當中我們就可以開始討論了。
或譬如說,你一直很煩、一直很嘮叨,他說「煩死了,你不要再講了,好不好?」這個地方可能就是他討厭你的溝通方式。你完全不聽,你只是像機器人一直唸唸唸,而且重複的事情一直唸,我想大人也很討厭被唸,沒有人喜歡被唸,所以這個地方他是在抗議你,你的溝通方式有問題,讓他的壓力非常大、受不了,導致就算他知道你說的事情是對的,他也不想理你。這是溝通方式的問題,並不是溝通內容的問題。
所以我們這裡可能還要問小孩子「你卡在哪裡?你是覺得我說的話不對,還是你覺得我說的方式讓你不舒服,讓你無法接受?」,去討論出一個兩人都能接受的方式。也就是說,這個地方一定會有一些退讓。譬如說,「我覺得你應該這樣做,那你覺得呢?還是你覺得我應該怎麼樣做?」,然後彼此之間做一個溝通,最後找出一個兩人都接受的方式。
這個方式建立以後,我們就照個方式來溝通。譬如說,「我不希望你用唸的。」,「那你覺得我寫一張紙條放在你桌上,這樣是不是比較能接受?」就是類似這樣子,找出兩方都能接受的方式,然後達成一個妥協。這樣子的話,不僅是你們把這個問題解決了,而且他在這個過程當中,他學會了什麼麼叫做妥協、什麼叫理性溝通。
而且你要告訴他,把話講清楚講到對方懂,這是我們自己的責任,我們不能期待你什麼都不講,然後別人都懂,或者是你只講你想講的,別人就要能夠完全理解你的心情,這個責任應該是自己的,不是對方的,因為我們沒有好好的表達到對方能夠理解。我們要想辦法用比喻或其他方式去讓對方理解,而不是覺得我跟你講,你聽不懂就算了,這不是一個良好的溝通態度。
你不但要身教,還要言教。你要告訴他,我們講話的時候要條理分明,讓對方能夠理解我們講話的意思,當然理解完了如果他不能接受,他也必須要告訴你哪部分是OK的,哪部分是他不能接受的,一步一步地釐清它。這樣子的話,他就會學會如何去談判、妥協、溝通,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