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殘行為與自殺行為需要仔細評估。自殘和自殺不一樣,自殘沒有到那麼想死,他們會不會同時發生?有可能,又想自殺又想要自殘,可是未必自殘的人都想要自殺。
自殘的時候,他們就會割手割腳與燙煙,然後還包括想被發現,或是不想要被發現。想要被發現就會割在明顯的地方,如手臂;不想要被發現,就可能會割在手肘內部,大腿內側,還有她穿衣服,明明很熱,總是長褲加外套,那時候,有可能她是有自殘的。
自殘是一個很複雜的行為,就是她想要被發現,又不想要被發現,如果父母有注意到這個孩子,你就會覺得很奇怪,孩子大熱天還要穿長袖外套,這勢必會被發現;可是她又呈現一個很彆扭的狀態,她會否認,並不想要被發現。一樣要思考她跟父母的關係到底發生什麼事情,然後所以在什麼樣的狀態她會自殘。
這些狀態在我們的經驗裡面,有自殘行為的孩子,多半跟他父母的管教有關係,就是與她父母的狀態,其實是有關係的。當孩子內心感覺到痛苦,可是又沒有出口,怎麼做會有出口?當她傷害自己的皮膚,就會覺得有出口,讓身體痛,去體會與麻痺心理的痛。
甚至有些孩子覺得痛跟愛是連在一起,而這背後可能有管教失當的背景在,或是施虐的痕跡。受虐兒並不是他的父母都不愛他的, 一般大眾會認為,受虐兒好可憐,被虐待,沒有啊,他跟爸媽好的時候,他很被愛啊,他沒有惹怒大人的時候,他很被愛,可是他惹怒大人的時候,大人的憤怒是會山崩地裂的。愛跟痛是可能同時發生的,所以他父母一邊很愛他,一邊鞭打他,所以他沒有辦法,把這個痛跟愛是分開來看的,所以他要感覺愛的存在的時候,他要出現痛,他沒有感覺到痛的時候,愛好像不存在。
這是通常我們一般人,如果是正常家庭的時候,我們很難理解的東西,可是我們進到他的生活脈絡,我們就可以比較了解。
你要看到這些父母跟孩子,他們不是不愛孩子,他們愛孩子,因為他們自己也受了很多傷,他們在傳遞給孩子愛的時候,可能前一秒他很愛他,可以給孩子予取予求,可是下一秒他孩子觸怒了他,他馬上就抓狂、會推他、會賞他巴掌,可能這中間的轉換只有一秒鐘。
這種分裂狀況,孩子要怎麼理解他的父母?其實他的孩子會詮釋他的父母是愛他的,所以是周遭的人看不順眼,並不是孩子。
沒有被好好對待過的人,如果你從小到大被互動的世界是長那樣的時候,你就會覺得父母之愛是長這樣,高興的時候很愛你,不高興的時候打你一頓,所以愛跟痛可以同時發生。結果當他感覺不到愛的時候,痛就比較具體一點,所以這些細節通常出現在父母管教有問題的時候。那在都市裡面,外在教養表現出來可能是好的,也不會打小孩,可是實際上還是有虐待,但是是情緒施虐。情緒施虐就又更抽象了,無形無相。這樣孩子要怎麼表達他的痛苦呢?同時他也需要這些痛苦。
所以你有沒有發現,有些人的愛情是需要互相折磨的,才會覺得愛情是存在的,他如果沒有互相折磨,他就會覺得這個愛情已經死了。例如瓊瑤,瓊瑤最近,她老公昏迷躺在那邊,她都要來呼天搶地一下。你看瓊瑤講她年輕的時候,爸爸媽媽超級不穩定的,她爸爸媽媽是高級知識份子,但還是很混亂。她總是要痛苦要糾結,有痛苦和糾結就讓她有被愛的感覺,沒痛苦和糾結,就會讓他覺得沒有被愛的感覺。
在城市裡面,我們比較容易看到的是這個東西,她需要痛苦,沒有痛苦,她就覺得不被愛了,邊緣型人格就會這樣子,邊緣型就是這樣養成的。我年輕一點就會覺得,邊緣型就像實證研究講的,他們的父母好像都顯得很無辜,現在我都會覺得邊緣型孩子的父母一點都不無辜,他們一定做了一些什麼事情,他們小孩才會變成邊緣型,只是他們沒有自覺,他們在這中間做了什麼事情。
所以自殘和自殺行為,這只要是專業從業人員,就會有想到的東西。
自殺跟憂鬱,這些其實都有關係,自殺也不會平白無故出現,所以都跟他們自己家裡面脈絡有關。而且你想兒少,十八歲之前就想死,這中間一定有故事。這種故事通常是家庭的祕密,身為心理師既要心中有警惕,又要耐心的去細細理解與分辨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