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大心

為什麼會帶孩子來看身心科?

我們在診所情境常有許多來談原因,比如說,老師叫你來的,所以就是注意到專注力不良,然後專注力的問題。或是衝動控制的議題:在學校打人、在校的行為問題,比如說摸別人,或是說屢勸不聽。再來就是情緒問題,父母通常會講得很籠統,說孩子脾氣很差,一直亂發脾氣,這其實很模糊。



因為要促使父母敢帶孩子踏進身心科,一定要某種動力,這和我們皮膚長了青春痘去看皮膚科有點不一樣,他要有點下定決心,就是他要覺得說,這件事情真的要去做,不然就會很痛苦。一個是他自己面臨到跟孩子互動的壓力,他快受不了了;另一個是外來壓力,就是學校,或者是其他的照顧者,阿公阿嬤逼他們來。要讓家長把孩子帶到身心科診所沒有那麼容易,所以這個來談原因,會有一個背景讓我們有點想像,背後的動機是什麼,甚至可以聯想到更深的背景。

比如說父母覺得孩子的情緒難以管控,這後面會不會有父母與孩子的議題?這東西也是一個我們放在後面想要驗證的議題,到底是孩子本身真的有特質的問題,比如說他是過動、亞斯伯格或是自閉症傾向,還是因為他跟父母的互動不良?


曾經接過有一個案子也是來評估的,個管師那時候在做接洽的時候就覺得沒有問題啊,可是後來來了,就瞭解了,他的小孩在他父母面前超沒有界限的。

什麼叫超沒有界限的?他一進來就是治療所都是他的,他所有東西都可以碰,那所有房間都打開門進去,連辦公室都進去。可是他已經小學一年級了,小學一年級在校表現良好,這是重點,在學校他不敢啊,為什麼爸爸媽媽在他就敢?他跟爸爸媽媽的關係怎麼了?那所以這個東西很明確的就是他跟父母互動的議題,所以去核對一下在學校會不會,那在爸媽面前會不會,然後嚴重程度,這件事情就變得非常重要了。

像我自己的小孩跟我會賴皮,跟學校老師不會賴皮,這是正常的,所有的孩子都會跟自己的父母賴皮。他有安全感,但是賴到什麼程度,那這個東西就牽扯到父母回應的界線,父母有沒有界線,有沒有能力去回應孩子說,這些行為是不可以,他有沒有辦法制止,給予一個合理的界線,去管束孩子。


像我們這一代三十幾歲四十幾歲的人,通常我們小時候還是鐵的紀律,所以我們都被打大,那我們做父母的時候很不想要再重蹈覆轍,所以就會盡力相反給予愛的教育。可是你會發現過往原生家庭父母打越兇的,新手父母若是想不重蹈覆徹,結果就變得不知道怎麼管教孩子。因為他的想像就是他只要兇一點,就會造成他孩子的創傷,所以他嘴巴就只能閉得緊緊的,什麼管教制止都不可以。

可是實際上當孩子越界,侵犯到你的領域,你本來就可以出聲制止,你出聲制止是合理的反應,你不出聲制止反而是不合理的反應,你不出聲制止,孩子會覺得原來你什麼都可以,他就會失去機會學習怎麼去尊重一個人,更不要講尊重父母。所以很多時候,父母無法尊重自己實際上的情緒經驗,他並沒有辦法說我不要,然後包括是很嚴肅跟孩子說,『你不可以這樣對我』,『我不舒服』,那這個東西就會影響父母管束孩子的那個界線的強度,所以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。當來談原因是『在校很好,在家管不住』,往往都有這種親職的議題,到底互動上發生了什麼事了?

2,224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