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大心

[愛情心理學]戀愛時的情緒就是嬰幼兒的情緒

能夠享受親密,又能夠不怕分開。這樣講,是很理想的心理成熟狀態,是一個很高的心理層次。


很多人在童年、在幼兒的時候,事實上,這些經驗就已經是很破碎的。當他面臨分離的痛苦,有時候難受的時候,是沒有人理他的。有時是,他的照顧者,一下子很愛他,一下子又很忽略他,或是虐待他,所以他們這種跟別人融合的經驗,有些人是充滿痛苦的。他從沒體會過,與大人分開可以沒事,可以慢慢的,可以平靜下來,他的分開經驗都是沒有人理會的,很慘烈的,他只能絕望的等那些情緒消失。


就一個小孩,一個嬰兒的心智狀態來說,只要有情緒,那個情緒就像驚濤駭浪一樣,非常巨大,他會被這些情緒這些痛苦給吞噬。可是這些狀態其實就大人來說,看起來都是小事,比如說尿布濕了,比如說肚子餓了,又不會死人,然後媽媽去上個廁所不見了,都不會死人。可是事實上,在他們內在世界這個是會死人的,那個感覺很難熬很難熬,他快要崩潰了,快要受不了了,他覺得他身體好不舒服,他快要被這些情緒給淹沒了,可是他是說不出來的。


這是因為他們神經系統還沒有成熟,所以顯然,他們就會哭,會哭得很用力,而且有時候還很難安撫,因為他在發脾氣,他在恨你,有時候我們會把他解讀那是一個恨,所以他的情緒,他的神經系統還沒有成熟,他的情緒是非常極端的。


平靜的時候,他就好愛你、好快樂,像天使一樣,但他一但受到煎熬的時候,而且是他覺得沒有人來救他的時候,他又怨恨又痛苦又無助,然後這個感覺太強烈,宛如死掉一樣,而且他是沒辦法恢復的。當情緒出現,通常嬰兒慢慢會冷靜下來,但是太強烈情緒,其實小孩子會被這個情緒給顛覆,給吃掉的,所以一個情緒調節的成熟發展,非常依賴環境的協助和調解,他需要被看見、被理會,被安撫,才能慢慢冷靜下來。


所以照顧者的注意力,是非常重要的,然後當他不舒服的時候,照顧者去幫他說出來,然後去照顧他。例如媽媽要說:「你哪裡不舒服,我在這裡」,去安撫他,去拍拍,抱一抱,他的情緒才會過去,這個叫做情緒調節。所以他的情緒調節非常依賴大人,需要被注意到。


因為人類嬰兒剛出生的時候,是處於一個腦部未成熟的狀態,因為那個腦還是,非常的脆弱跟困難使用的。如果他等待成熟才生產的時候,嬰兒的腦袋就會長得太大,因而過不了產道。所以演化發展出一個機制,就是靈長類的生物,會先生下來,然後才會在哺乳期,讓腦慢慢成熟,靈長類的幼兒才學會走路,也才會開始有一些能力發展出來。像其他哺乳類動物,非靈長類的,基本上他們出生的時候,能力已經健全了,一出生牠馬上可以走路。


所以演化讓人類嬰兒剛出生的時候,處於一個非常無能的狀態,腦部的無能讓嬰幼兒非常失控,然後非常有缺陷,所以他那個情緒,基本上他不容易靠自己回復。然後嬰兒什麼都要靠人、他有很多生存危機,這些生存危機,在一個不成熟的內在,那都是產生很大的壓力,都很巨大,他唯一只能依賴他的照顧者,他就像一個溺水的人,照顧者需要不斷地救援他,他才養成一個安全感。


所以我們後來發現,在四歲以前,腦的一個重要的發展任務,就是安全感,能不能相信照顧者去尿尿大便,不見的時候,是不是還在嬰兒心中活著。他不會以為照顧者會突然就被消滅掉、或是消失,然後嬰兒就墮入一個沒有人理會的無底深淵。


這在成年人的戀愛情緒也有類似的狀態,當兩人分離時,(已讀不回、獨處),能不能產生一種安全感,覺得對方不會消失,不會拋棄自己,關係不會死亡,這對不少人是很難感受到的。那種被丟掉,像是墮入無底深淵的痛苦與無助,其實是嬰幼兒的無助感,也通常是重新再現童年的痛苦。很多人在童年關鍵時刻,受到的照顧是被忽略或是虐待的,但是我們多數人是不知道的。長大後,談戀愛就會將這段腦的關鍵期,所受到的痛苦,再度暴露出來。



196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