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人不容易察覺生活壓力對自己的情緒影響,例如繁雜的工作事物、學校考試、家庭糾紛、人際關係等都有著不同的壓力,有時可以很快地化解,有時無法消化這些情緒,反而往心裡放,累積在身體裡成為各種情緒垃圾。一旦累積到一定的量後,會壓著你喘不過氣,甚至影響身心健康。
你能辨別哪些是情緒垃圾並分類嗎?甚至你能夠做到循環經濟,將垃圾變黃金嗎?
很多來訪者常帶著自己的困擾來諮商,不過困住人的東西,表面看起來很晦澀、很混亂,可是裡面其實也隱藏著資源,只是當事人不一定知道。所以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助人工作者,從裡面找到一些立足點,或是一些契機,重新把它歸位、整理,再醞釀出更好的狀態。
諮商的功能1-將情緒垃圾「資源回收」
心理諮商其中有個重要功能是將情緒垃圾「資源回收」。心理師在聽故事的時候,不會只純粹像廚餘桶一樣承接垃圾,這樣的話,再多的垃圾掩埋場都裝不了那麼多的垃圾!人類世界永遠會生產無止盡的垃圾,永遠是沒有足夠空間可以裝的,所以心理治療不能只有倒垃圾。
諮商的功能2-重新整理醞釀成新的養分
心理治療第一個功能的確是「倒」然後傾聽,聽個案充滿負面和痛苦的東西。拿垃圾當比喻,它要做資源回收,它要把垃圾變成黃金,要把這些黑暗的、沉重的負面情緒,有條有理的歸類,重新再整理出有價值的東西。所以要把垃圾變黃金、要把廚餘轉成養分,就像用廚餘做成堆肥可以來滋養植物,人也可以被養分餵養長大。
心理師聽出混亂裡的秩序,找出個案焦慮恐懼的脈絡,拼回完整的圖形
心理治療還能比喻成「編織」,來訪者所吐露的資訊像是一團亂亂的毛線,心理師要能聽出混亂裡的秩序,找到裡面隱藏的架構,邀請個案一起同步理解,把新的東西重新編織起來,變成一個完整的圖形。
例如個案常常抱怨他事情都做不完,然後他就壓力很大。心理師第一個步驟是跟他一起感受他的情緒,他有好多的焦慮,焦慮後面其實是有很多恐懼跟不安。那為什麼他那麼多恐懼、不安呢?其實他有一個製造那麼多情緒的機制。比如我們常說的,要找到他的核心信念,「我永遠都不夠好」。有一個是核心的個性,是他裡面有一個完美主義在控制他,所以永遠在說他不夠、不夠,不夠好。
所以那麼多事件,它會有一個主軸、脈絡慢慢被聽出來。我們要找到,他強烈的完美主義或是不適應的完美主義怎麼傷害他,讓他一直產生這些焦慮?
有時候也會提供一些作法,比如讓他學習放鬆,讓他慢慢去處理他那些核心的困難,然後要找他的模式。所以看起來好像亂七八糟,好多焦慮、好多煩惱,這個我也做不到、那個我也做不到。可是你會經由重新整理歸納找到他的模式,都是他要釋放他困難的情緒,他內在的輪廓就會浮現,這時他就會有個洞察,洞察感用英文表達,會用「Aha」來形容。「啊哈!我又發現什麼」、「啊哈!原來我是這樣子的。」當有個比較深度的釐清,輪廓重新被編織起來的時候,他就會有一種釋然的感覺、釋放的感覺,這次的療程就會有一個小小的進度,會有種完成的感覺。好像把你今天帶來的亂七八糟的東西,重新編織成一個有意義的圖像,或是重新回收成有養分的東西。治療師跟個案這兩邊就會重新覺得舒服。兩邊都會得到養分。也會有清爽的感覺。
像是打毛線的過程,一開始是一團雜亂無章的狀態,心理師就像織毛線一樣,每次把它織出一個新的東西。當整理到能夠得到一種新的洞察感,也會得到控制感,得到安全感。這其實是多數治療過程的常態。心理師也會從裡面覺得說,今天工作就完成了!他不用煩惱太多,他就可以離開了。理想上,他不能無時無刻都陷在個案的煩惱裡面,而是可以從裡面找到一種方向感。
所以一個好的治療不是只是被倒垃圾而已。它其實是會在一個短短五十分鐘到一個半小時的時間,重新在這一團混亂裡面找到一個安頓感、一個力量。治療師也不會帶著那麼多的負擔走,他們彷彿清理乾淨,就比較不會被這些負面情緒困住了。所以簡單來說就是要聽懂,把情緒垃圾整理乾淨,就不會被這些沉重給影響那麼多。
心理師內心聽故事是有方向感、有底的。在一些比較困難的狀況,心理師不可能在一次諮商就完成所有的整理,可是你每次都會感覺到,又進步一點,又進步一點了。
預約電話
忠孝館:(02) 2771-8821
古亭館:(02) 2367-6883
Commentaires